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王庭戡:复活可信可爱可敬的英雄——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观后_环球热讯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23-05-09 15:39:52

“我是帕米尔的少年,我叫拉齐尼·巴依卡。12岁是金色的年华,我在浓浓的爱里长大……”


(资料图片)

“五一”前夕,我带12岁的女儿前往北京保利剧院观看了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接下来的几天里,女儿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反复回看音乐剧视频,并模仿其中的唱段。女儿对我说,下次还要再去剧场看,并且一定要叫上她的爸爸一起去。我很庆幸,带女儿观看了这样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我也知道女儿为什么一定要叫上她的父亲,因为剧中的主人公拉齐尼·巴依卡就是一位英雄父亲,女儿一定是想让她的爸爸向这位英雄学习。

据援疆干部、新疆喀什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喀什市委副书记刘亚禅介绍,有一位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观众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一位英雄成就了一部音乐剧,一部好的音乐剧让英雄复活了!”的确,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复活了一位可信可爱可敬的英雄。

古往今来,但凡英雄,总是可敬的。难得的是,英雄的事迹还要可信,英雄的壮举还要可学,英雄的榜样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大。尤其是塑造与观众同时代的英雄人物,由于缺乏时空营造的审美距离,往往给创作者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空间要小些,因此创作难度会更大。稍有不慎,力道不足或过猛,观众就会觉得戏生分、显假,甚至真实人物比艺术形象更感人,从而削弱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教化价值。

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采用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选取了12岁、18岁、23岁、30岁以及人至中年五个时间节点的典型事件,用时间线串起该剧,描摹了拉齐尼·巴依卡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巧妙地处理了现实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使可信的拉齐尼·巴依卡英雄形象在舞台上立起来了。

该剧一开场就夺人耳目,五个年龄段的拉齐尼·巴依卡次第在舞台出现并歌唱,浓缩地概括了拉齐尼·巴依卡的成长经历,家庭的熏陶、部队的培养、伴侣的支持、实践的磨炼、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都在英雄人物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随后音乐剧剧情的展开也呼应了开篇的交代,既使得剧本结构精巧而富有文学性,又使得英雄人物的行为发生在情理之中、真实可信。

而可爱的拉齐尼·巴依卡形象,不仅没有削弱英雄人物可敬的力量,反而让英雄人物愈加血肉丰满、平易近人。拉齐尼·巴依卡与小伙伴们斗马这出童趣盎然的戏,既引出了阿米娜·阿力甫夏和比江·比格瓦孜这两位后来成为拉齐尼·巴依卡人生伴侣和终生挚友的重要人物角色,又使得塔吉克民族斗马风俗得以渲染其中,还塑造了乐于助人、勇敢大度的童年拉齐尼·巴依卡形象,为英雄人物的日后成长埋下了伏笔。

爷爷让拉齐尼·巴依卡的母亲为即将巡边的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宰两只小羊带上,小拉齐尼·巴依卡一时间心生不舍和不解,这一幕既符合儿童的童真心理,又恰好引出祖辈和父辈接续为祖国巡边的家庭背景,开掘了英雄受家庭影响,感党恩、报党情的心理动因。

无论是参军入伍的青年拉齐尼·巴依卡收到恋人阿米娜·阿力甫夏赠送的绣有罗斯花的手绢时,还是在部队服役的拉齐尼·巴依卡面对前来军营探望的阿米娜·阿力甫夏时,其抑制不住的兴奋、夹杂着几分羞涩和笨拙的表现,既让观众莞尔,又让人觉得拉齐尼·巴依卡像邻家哥哥一样亲切可爱,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还有巡边时期的拉齐尼·巴依卡,在面对相伴多年、一同戍边的白牦牛牺牲时抚摸牦牛的脊背,悲伤歌唱、失声痛哭的情景,这场人畜之间的戏十分富有张力,彰显了拉齐尼·巴依卡有情有义、丰富深沉的内心世界,更映衬出在浓浓爱里长大的英雄,对战友、对家人、对国家、对人民、对生命都怀有赤子情怀和深沉大爱。

可敬的英雄形象塑造不能流于表面,而是要提炼英雄可敬的精神特质。现实生活中的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曾写过一首题为《南湖》的小诗,诗中这样写道:“在晨曦中,我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露出笑颜。他对祖国安危怀着一颗雄鹰般警惕的心,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祖父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

祖孙一家三代70余年为国接力戍边是拉齐尼·巴依卡家族的精神写照,正如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中表述的那样,拉齐尼·巴依卡是“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就是拉齐尼·巴依卡这一英雄人物的形象化代称。

音乐剧抓住了人物的这一特质,就“帕米尔雄鹰”而言,雄鹰是塔吉克族的图腾,而拉齐尼·巴依卡本身在塔吉克语里就是一种雄鹰的名字,在音乐剧的开篇,吹鹰笛的12岁少年拉齐尼·巴依卡就唱道:“我喜欢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雄鹰穿过云霞……”雄鹰的意象通过鹰笛、唱词、鹰舞、舞美中翱翔的雄鹰、对白等贯穿始终,得以凸显。就“爱国戍边”而言,音乐剧敏锐地捕捉到地图和漆桶这两个物象来表现人物的独特性,地图和漆桶不仅是拉齐尼·巴依卡日常巡边的外在装备,更指代人物16年来如一日地在异常艰苦的帕米尔高原地区为部队官兵做巡逻向导、用实际行动践行捍卫国土安全的内在可贵精神。就如剧中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所唱的那样,这不是普通的一张图、一只桶,它是祖国河山和我们的家园。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发生地,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爱的歌曲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音乐剧抓住了这一巧合,用新创的《花儿为什么更加红》这一主题曲象征了像拉齐尼·巴依卡这样的新时代的英雄人物对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精神的赓续和传承。“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正是该剧为拉齐尼·巴依卡的造像,成功地用舞台艺术作品为英雄人物图谱增添了一个独特的典型形象。

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非常认可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位热心观众关于英雄与音乐剧关系的评价,乔佩娟更进一步说,英雄成就了音乐剧,但音乐剧本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音乐剧让英雄复活,让英雄的故事口口传唱、让英雄的精神代代传承!

“花儿为什么更加红,为什么更加红?灼灼娇艳浸葱茏,挚爱升起,永驻心中……”女儿又在模仿剧中的唱段了。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通过复活一位可信可爱可敬的英雄形象,让英雄的故事可追,让英雄的精神可传。下一次,这部音乐剧巡演的时候,我会如女儿希望的那样,母女俩连同女儿的父亲一道,全家人再去剧场看。

(作者:王庭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文艺评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秘书长 

编辑: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毛卫华)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